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我就站在这里

——读陆一《中国赌金者》

 

陈小雅

 

陆一先生写了本好书。名字叫《中国赌金者——327事件始末》。

 

梗概与名家评论

 

该书讲述的“327事件”,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在金融期货市场的一个惊天大案。该案的发生,不仅给整个证券市场带来上百亿元的坏账和债务纠纷、连带整个中国证券业界元老辈人物的大换班、以及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金融大腕万国证券公司的破产,还直接导致了国债期货交易的停止、中国证券市场从地方自主到中央集权的转折,并终结了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。

作者积20年的观察,批阅数千份、数百万字的档案资料和数十万字的访谈记录,和将之进行对比、相互佐证、多重考证和梳理归纳后的研究结果,创下该事件记述的N个第一:

    第一次公开了1995年国债“贴息”决策的详细过程;

    第一次解开了构成该案的致命环节——惊心动魄的“最后8分钟”——万国证券巨额空单的操作细节;

    第一次披露了当事人——有“一代枭雄”之称的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——决策的心路历程;

    第一次揭示了万国证券一步步“做局—受困—解困—自杀”的完整情节;

第一次描绘了证券界的“撒旦”——辽国发——从进入市场到制造出惊天系列金融诈骗案的全貌;

第一次完整描述了国债期货市场创设过程和多起风险事件发生、应对的全景及连带关系。

围绕事件的“核心8分钟”,该书作者以历史学家的视野,向读者展示了上下十年间时代潮流涌动的宏阔画卷;更以文学家细腻生动的笔触,入木三分地描述了人物固有性格及瞬时情感的“能动性”。

业内名家评论:

——作者“以一个历史研究者的敏锐观察力和强烈责任感,用细致的考证、生动的描述完整地还原了这一惊心动魄历史事件,使读者可以以小见大,从中管窥中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种种‘潜规则’。”该书“形象生动地诠释了我为什么在当年把股市称之为‘没有规矩的赌场’,而中国社会又如何在波澜壮阔的现代性进军中,出现权力与资本相结合的权贵资本主义逆流的。”(吴敬琏)

——该书“以1995327国债风波这一当代中国证券史上的标致性事件的考证、解说为轴心,展示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曲折、复杂与艰难历程。这不仅是一本当代金融史的史实发掘和叙事,也是一部以史带论指向未来的理论著作。”( 韦森)

         ——作者在书写过程中“表现出的:考证、辨伪、还原、直书等等特点,表明他已具备一个历史记录者的可贵素质。这个时代,历史记录千疮百孔,清浊难辨。陆一的这本新书,再一次体现了他的专业抱负,慢慢理清年轻的中国股史业已混沌的脉络。”(张力奋)

读罢此书,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何帆深有感触地说,“金融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贪婪和恐惧两股力量让金融的发展历尽大起大落。在贪婪和恐惧的背后,是人性的幽明互现、利益的激烈角逐。陆一的这本《中国赌金者》,用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段波诡云谲、惊心动魄的历史,深刻展示了金融的复杂灵魂。”

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认为,该书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描述中,具有“里程碑”的意义。 

 显然,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书写;这是一种深怀忧患意识而又高屋建瓴的书写;这是一种执着于对“真相”的信仰而又脚踏实地的书写;这是一种对人性充满关切和理解的书写;这是一种放下身段的、诲人不倦的书写;这是一种对历史怀有强烈责任心的书写!

关于这后两种“书写”,可能是笔者的独特感受。

 

一个“白丁读者”的感受

 

一本好书,不一定是让人人能读懂的书。因为知识的分类和专业化发展不仅把各类作者日益推离大众,也造就了千差万别、需求各异的读者群。但一本讲述专业故事书,在获得业界首肯的同时,能捕获知识面存在很大差异读者的芳心,肯定是一本好书。

本人是一个经济学的“白丁”。

2015年春节前夕,当我收到作者以“新年礼物”的名义寄来的这本书时,因为对书中名词的恐惧和涉及人物的陌生,我甚至让它在案头闲置了4个月。期间,我还想转借他人,希望至少能有一篇书评作为回赠。要不是碍于中国人礼尚往来的迂腐传统,我大概在近年内都不会“有时间”翻开它。随着作者六十大寿生日——“六一儿童节”的日益逼近,我的压力越来越大。可是,当我终于真正翻开它时,我为它大吃一惊!当晚,看到第五页时,我便发出一则题为【惊心动魄】的微信,预告了我的开读,闲人勿扰。

令我想不到的是,这本往日至少要花半个月才能看完等量篇幅的书,我只用两天就读完了。而每当“白丁读者”感到,因缺少历史背景知识或需要名词解释时、在大量罗列的资料中迷失方向时,作者都会适时作出交待和加以指引。而每当这时,我都会为陆一兄没有从教而感到惋惜。

显然,在陆一兄的茶室里,即便是“白丁读者”,也不是被大腕作者糊弄、蹂躏的对象,而是要豆有豆,要茶有茶的尊贵嘉宾。我不知道,这是否是作者在商界从业20年经历默化的优良品质,但它显然包含着对得起你掏了48元付费服务的诚信。

我不仅喜欢了作者讲授知识的方式,并从中获益匪浅,我还喜欢上了书中经历不同、性格各异,显然历史评价也必有差距的各色人物:不论是出身寒微、好勇斗狠、刚愎自用、作风凌厉的悲剧“枭雄”管金生,还是与人亲和、处罚无情、又具有不容置疑“领导力”的尉文渊;亦或是精明强干、洞事如烛、古灵精怪,却命运不济的汤仁荣,还有谨小慎微、中庸平和、凡事不为天下先,最后却捡了个“大金蛋”的仇家阚治东……他们不仅鲜活生动,而且命运也极具戏剧性,令人读来,每每禁不住击节赞叹:此中竟有这等尤物!

所以,当作者希望听听我的意见时,我给出的第一个建议便是:去拍电影!

这一定是一部大片。

 

作者心路

 

我与陆一先生同为上世纪80年代新闻界同仁。其时,我刚从国家文物局转道新闻界,未几又进入社科院政治学所。而陆一兄已是著名的改革报章——《世界经济导报》要闻部的负责人。发生在26年前的那场大事变,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轨迹。陆一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一样,都有一个转轨谋生和重新定位的过程。但令我意外的是,站定今日的位置,并非他理想退化、随波逐流、平滑过渡的结果,其中包含着陆一兄的深思熟虑。

据作者回忆:

“上世纪80年代后期,我在《世界经济导报》负责要闻部的工作。中国改革和股份制早期的理论探索,大多数文章经过我和我的同事们的编辑修改后才和全国读者见面。”

1988年整整一年,我从新年伊始写了述评《中华民族最紧要的还是‘球籍’问题》,并由此在《世界经济导报》上主持了差不多将近一年的讨论。最终在年底编辑成书,并冠之以《球籍:一个世纪性的选择》的书名出版。”

“在书中我归纳了这样一个悖论: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体制有毛病、需要改,但怎么改却是由有毛病体制来决策的。我们无法选择这种‘要在不合理的体制里尽可能做出稍微合理一点的决策,使改革往前走’的既定现实条件。我们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出超越历史的选择。”[1]

“此后不久,中国发生了共产党建政以来最大规模的社会冲突。”

“我这一生,从我中学毕业下乡开始,就没有在一个单位呆着超过5年。进入证券界之前,最长的就是在《世界经济导报》,前后实际上干了5年,最后却因为‘六四’而中止了这个我本以为可以干一辈子的工作岗位。”

“不过完全出乎自己意料地,从我1992年进入万国证券之后,我实际上就再也没有离开证券界,至今已在这个行业里一直呆了23年……”

“尽管有诸多不顺,我都一一忍受、承受下来了。”

 “一开始我是出于这样一个判断:在1989年的社会冲突发生之后,中国大多数改革进程都出现停滞和倒退的现象。但我自己的观察结果是,中国证券市场,因为一开始就将股票、集资和广大老百姓的直接利益联系了起来。当这种相关利益的联系一旦建立,再加上在1989年社会冲突发生以后,政府和百姓之间相互得知了对方的底线之所在。在这种背景之下,中国的证券市场,被导引着进入了一个社会已经默认的、百姓与政府博弈的游戏规则中。政府至此开始,将保持社会稳定视为要务、千方百计把可能引发百姓不安的因素制止在萌芽中;而百姓则在政府既有规则的底线处,向外探索更有利于自身利益和市场发展的边线,以自己的不安、躁动的倾向来引发政府的担心,并迫使政府在寻找平息不稳定因素方法的过程中,不自觉地向市场发展的目标蹒跚前行。”

“这种博弈其实从80年代末到现在,一直都在从证券市场向中国的社会生活、经济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不断漫延、引发、衍生,走出中国改革新一段的进程。”

 “基于这个判断,我给自己做了一个人生的选择:无论是忍辱负重还是苟且偷生、无论是从头开始还是重起炉灶,我都要在这个历史位置站定了。”

正是陆一兄的这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,使我们能在“没有良心”的市场活动中,读到“良心”的记录。[2]它使我们得以把那涌动在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卑微的发财冲动,与社会权力、公民权利与集权制度之间的博弈联系起来,也使我们的期待——这个民间生存的空间有秩序并得以健康成长的希望——有所依托。正如巴曙松先生对《中国赌金者》的这段评语:

“如果说,一个人不了解历史就实际上永远是个孩子的话,那么,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,如果不了解其真实客观曲折的成长历史,也就很难真正成熟起来。327国债事件是中国资本市场成长史中最有代表性、影响也最为深远的重要事件之一,陆一先生以其独有的工作阅历积累和严谨的专业态度,在这本书中努力复原了327国债事件的全貌,这对于我们理解这个事件本身、以及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,都有重要的价值。”

经济社会如此,政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?说到这里,我也想把自己对中国民间政治社会的忠告介绍给读者:

“一个不能约束自身的群体,是难以壮大的;一个不善于反省自身的人,是没有未来的。”[3]

如果历史能够成为后来人的营养,那么,陆一兄和我们这整整一代人的忍辱负重、苟且偷生,已经一切为历史付出的艰辛和牺牲,都是值得的。

令人欣喜的是,几十年后的同辈重逢,让我们看到的对方,失去的仅仅是青春和年少的轻狂,而白发和褶皱,换来的是象征知识的持重和显示人生历练的简洁。微博、微信中短暂的言语交流,依然能秤出互相沉重的责任感,在未眠的立功、立德、立言的滚烫梦想之外,多了一份淡定,一份从容。说放下,就可以放下。

掩卷之余,期待陆一先生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!退休不退役,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发光发热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5519 于北京

原文题为:我就站在这里——读陆一《中国赌金者》

 

作者简介

陈小雅,出生于湖南长沙。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,原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。当过工人、干部、编辑记者。已出版著作有《天安门之变──八九民运史》、《佛之血──八九六四研究文集》、《地下的热泉──过渡文化的十年(选章)》、《摇篮与墓地──严复的思想和道路》、《汉尼拔》等;主编有《沉重的回首──1989天安门运动十五周年纪念文集》、《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要籍大辞典政治学》等。在新浪微博办有《陈小雅文集》、《政治学大系》、《海螺之舞——西藏历史文化巡礼》、《日本研究》四个微刊。 



[1] 《球籍:一个世纪性的选择》,陆一主编,百家出版社,1989年版,第42页。

[2] 吴敬琏评价陆一《闲不住的手——中国股市历史基因演化史》语。

[3] 陈小雅《从陈子明的案例,看健全“民间社会运作规则”的必要性》。

 

 

0
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陆一

陆一

177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FT中文网专栏作家,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研究者。

文章